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很重要

經研究證明,擁有同理心的孩子更能理解他人,在社會上更容易克服困難,並取得成功。

 

有一位媽媽講述了兒子在幼稚園的故事:

 

兒子18個月大,平時白天放在日托幼稚園,有一次,一個比他小5個月的寶寶,因為剛剛被媽媽送過來,還沒有適應新的環境,一直在哇哇大哭,呼喚自己的媽媽

 

這時,兒子東倒西歪地走過去,用手撫摸了他的頭,盡自己的全力跟他說出了

 

好啦,弟弟

 

過了幾秒鐘,弟弟的哭聲像一個突然被關掉的水閘,消失了,一雙淚汪汪的眼睛盯著兒子看,露出了淺淺的微笑,直到他父母來接他之前,都沒有再哭

 

這位媽媽說,沒想到兒子一個小小的舉動,讓小弟弟感受到了安慰

 

這是不是兩個孩子在給予和接受之間,同理心已經開始萌發了呢

 

同理

Empathy

 

是從國外引進的一個概念,表示一種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並作出相應情緒反應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能力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年級就產生了同理心

 

不管是爸爸媽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他們主動張開小小的手臂,以擁抱表示安慰,還是對父母情緒的變化察言觀色,從而小心控制自己的行為,或者給同伴的安慰等,這些都是同理心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同理心不等同於同情心,同理心是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而不是可憐別人的遭遇

 

同理心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呢

 

研究表明,同理心比較強的孩子善於解決麻煩,往往表現出積極的社會行為,比如互相分享、互相幫助等

 

而同理心較差的孩子則時常表現出反常的、不可控的激進行為

 

那些從小就學會換位思考的孩子,他們的人生也受益於此,變得更加成功,因為他們懂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與人溝通

 

美國杜克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做了一項研究,他們花了20年的時間,跟蹤、記錄了超過750個孩子的成長過程

 

發現那些在幼稚園時期曾經善於分享、幫助他人的孩子,很多都從好學校畢業,並獲得了不錯的工作

 

不僅如此,他們還資助那些自己不認識的貧困孩子

 

而那些不具備移情能力的孩子很多中途輟學,沒有正式工作,甚至需要政府援助才能生活。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可謂宜早不宜遲。

 

孩子在8-12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會察言觀色,體會大人的情緒變化。

 

在國外,從幼稚園階段就開始著重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不過,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教授Tina Malti 曾說過

 

儘管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形成意識,但是人是有可塑造型的,即使在成年階段

所以,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以隨時學習,鍛煉自己的同理心

 

1)認識關於情緒的詞

 

如果孩子們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緒,那麼他們就不會感受到他人的情緒

所以,當你的孩子表現出各種情緒的時候,你應該告訴孩子這些情緒分別叫什麼,也要讓他們知道你的情緒和感受是什麼

 

比如,媽媽今天回家忘記給寶寶買餅乾了,寶寶是不是很失望呀公車還不來,媽媽非常焦急

 

讓你的孩子聽到情緒的詞彙,並瞭解他們是什麼意思

 

2)一起閱讀、看電

 

閱讀書籍和看電視可以鍛煉孩子的移情能力,當你跟孩子一起看一個故事的時候,可以給他分析故事裡人物的情緒和感受

 

比如今天是豬爸爸的生日,佩奇非常的開心,他看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甜甜圈,他們給豬爸爸準備了驚喜,豬爸爸看到了會有什麼感受呢

 

3)開導孩子的爭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在自顧自地玩著自己心愛的汽車玩具,另一個小朋友看著也想玩兒,於是過來插一手,兩個孩子隨即發生爭執

 

這個時候,是教孩子們同理心的一個最佳時機

 

等到他們平靜下來之後,跟他們解釋事發時的情緒和感受,並且教他們換位思考,富有同理心地去解決問題

 

比如小明搶了你的玩具汽車,這讓你看起來很沮喪,你才動手打了他,但是打人是不對的,下次你可以說,我們每人玩兒十分鐘,先是我玩,下次輪你,好嗎

 

4)讓孩子看到家長解決矛盾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都會不經意間當著孩子的面發生爭吵,如果孩子看不到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但是,如果家長能以身作則地當著孩子的面解決矛盾的話,那麼就有利於孩子日後解決自己的矛盾。

 

尤其是孩子看到大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矛盾的時候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下班丈夫跟妻子因為誰送孩子上興趣班,誰來洗衣服的類似問題發生了爭執,而且讓孩子看到了,那麼夫妻倆需要當著孩子的面解決這個矛盾

 

讓孩子幼小的心靈感受到,爭論是正常的,因為爭論有利於得出解決方案,並且爭論並不妨礙彼此的相愛

 

比如可能你工作一天很累了,今天我們互換一下角色,我去開車送孩子吧,你在家洗衣服,好嗎

 

5)照顧嬰

 

嬰兒通常會引發人們的同理心,這源自于人類天生的進化適應性,他們需要被人關心和照顧

 

因此,孩子們在跟嬰兒接觸的過程中,會表現出很強的同理心,這也是他們學習同理心的一種好的方式,家長可以給予適時的引導

 

比如嬰兒看起來有點不安,你覺得她怎麼了,是餓了還是困了呢莉莉一直粘著自己的奶奶,是不是想要交朋友了

 

6)尊重與眾不同的

 

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孩子會自然地被那些不一樣的人吸引,比如殘疾人士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要急於讓孩子閉嘴,應該跟孩子解釋到殘疾人士跟普通人的相同之處,理解對方的處境

 

在合適的情況下,讓孩子跟這些不一樣的人相處,跟他們聊天,在尊重的前提下,問一些合適的問題,也是增強孩子同理心的一種方式。

 

當然,再好的技巧也無法替代父母的言傳身教。

 

當父母以同理心、友善的方式跟別人相處和互動時,才是孩子學習同理心的最佳途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