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能幫助我們理解孩子、理解自己?

國外小學老師上 Social Studies 這類課的時候,常常用一個Success Iceberg -成功冰山的例子來讓孩子明白,成功像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你看到露出水面的部分,而看不到的正是成功所經歷的過程:堅持、失敗、犧牲、失望、好習慣、努力、專注,等等,那些水下的部分。
在達到「成功」之前,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經歷水面下人們看不見的部分。在遇到「失敗、犧牲、失望 ……」的時候,有的人會努力、堅持、專注,坦然接受這些困難,繼續往前走;而有些人會把一時的困難當作永遠,選擇早早放棄。
冰山的特點是它只有大約10%的部分露在海平面上,90%的龐大體量其實藏在水下,不為人們所見,所謂「冰山一角」,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冰山的這個特徵,人們經常用冰山來比喻只有小部分事實展現在眼前而大部分事實不為人所見的現象。一句話,我們能看到的常常只是真相的一小部分。
大多數人看到的是海平面以上高高聳立的「冰山」
(what you know)
少部分人會看到海面上隱隱露出的更大面積的「冰山」
(what some might know)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潛入水中」看到水中的大部分冰山
(what you really should know)
而最深處的冰山奧秘,也許永遠沒人看得到
(what you may never know)
你不覺得這樣的比喻,可以用在我們日常所見的很多方面麼?很多熱點社會事件中,我們不都是離「洞明真相」還有十萬八千里的吃瓜群眾麼?
聽起來還挺抽象,舉個生活裡的「社交冰山」例子吧 ……
比如,你和一個人在一起,能聽到他說出口的話,感受到他的語氣,注意到他的身體語言,但是你不太能一眼望穿他「海平面」以下的特徵,比如:信仰、價值觀、偏見、個人經歷、情感、夢想 …… 而我們真正要看懂和理解這個人,就必須「穿過海平面」,洞察到他的本性。牛逼的人,往往具有洞察人性、看穿別人「隱藏之冰山」的能力。
再比如,在社交網路,我們會曬自己美好、正能量的「moments」(語言、行為、表像……),而自己藏在「海平面」之下的大量行為,如感受,煩惱、失望、錯誤、哭泣、未實現的夢想 …… 都不會輕易讓人看到。所以,不管是你自己在曬,還是看你的朋友在曬,我們其實都在「表演」自己的社會化部分,真實的自我若隱若現,別人看不清,甚至自己也看不清。
說到人的內在感受,我們之前介紹過另外一張有名的心理學冰山圖,叫Anger Iceberg(情緒冰山);心理學解釋是,外在情緒表現如生氣往往是一個人的表像(海面上的冰山);情緒背後,其實藏著很多你看不到,甚至連生氣的人自己也沒有看到的深層原因(海面以下的冰山)。
下面的冰山更大,隱藏著更多深層的情緒,比如:
被冒犯,被拒絕,被威脅,被忽視,不被信任,對自己或對別人失望,難堪,屈辱,害怕,傷心,愧疚,孤單,無助,挫折,擔憂,嫉妒,身體不舒服,感到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缺乏安全感,等等 ……
這些才是導致人們生氣發火的內在原因。這張圖,可以用在任何人,包括孩子身上,哪怕再小的孩子,在他的情緒爆發下面,都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如果爸爸媽媽不能正確解讀這些原因,就不能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理解孩子的行為,也可以用上冰山圖 ……
你看到的是孩子的外在行為,而行為下面,是看不見的「龐大冰山」:他的各種情緒和造成這些情緒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等。
比如,有個孩子在學校裡經常欺負別的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會譴責他的行為,但並不容易理解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行為。這種情況也如同一座冰山,如果把視線放到「海平面」下,也許我們能找到他真正的行為動機:也許是缺乏對規則的認知,也許是對別人情感的忽略,也許是不善於溝通,也許是易怒 …… 理解了動機在哪裡,就如同醫生找到了「病因」一樣,才能從根子上解決問題。
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薩提亞(Virginia Satir)的也有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她說冰山實際上是一個隱喻(metaphor),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揭開冰山的秘密,我們會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觀點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心理學的冰山以外,還有一座很著名的「文化冰山」 ……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也如同一座冰山,當我們遇到一個「歪果仁」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他的種族、膚色、語言、飲食偏好,等等,我們不容易看到的他所在民族的深層社會文化基因,比如他們的:
·Rules, Norms 律法、習俗、規則等
·Concept of Justice and Fairness 對正義和公平的基本看法
·Learning Style, Thought Process 學習風格、思維習慣
·Religious Beliefs 宗教信仰
·Gender Roles 性別角色定位
·Views on Raising Children 育兒理念
·Etiquettes …… 社交禮儀等等
簡單來說,我們往往能夠發現其它民族「文化冰山」中的顯性部分,但卻不能輕易發現支撐顯性部分的隱性基礎。
能意識到文化冰山,其實對學語言特別重要。學語言有淺層的學,學單詞語法造句,也有深層的學,學語言背後的思維和文化。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就一定繞不開海平面以下的「文化冰山」。
這些「冰山理論」是不是挺有意思?
我們要理解孩子的行為和情緒,甚至理解我們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都需要深入到「海平面」下。
我們也需要讓孩子知道,我們能從表面上看到的往往非常有限,所以要瞭解事物的真相,需要做很多思考和探索,看到海平面下更大的冰山。
本文由小花生網編寫,圖片資料來自國外網站
返回